首页

优美 女王踩踏

时间:2025-05-23 21:00:08 作者:武铁启动襄渝、京九、麻武铁路线集中修 浏览量:30756

  秋到陕甘,青铜文化与渭河秋色在宝鸡交相辉映,天水麦积山石窟在秋意中更显古韵悠长。西北的豪迈交织秋日的宁静,恰如黄河兰州段,静谧壮阔。

  9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兰州市考察调研。考察中,总书记看何尊、观石窟、望大河,一个重要关注点,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

△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周秦王朝发祥于此,《周礼》《周易》等灿烂的文化经典孕育于此。1963年,西周青铜器何尊在这里出土。何尊的独特重要价值体现在内底12行122字铭文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

  9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青铜器何尊前,总书记驻足凝望。

△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何尊的主人,是周的宗室贵族何。在尊底有限的面积里,他记载了父辈和周成王的功绩,及王对自己的告诫。其中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告祭于天,周成王迁都于洛邑,这里便是“天下的中心”,即“宅兹中国”。

△何尊上的铭文“宅兹中国”

  青铜器,几乎与早期中华文明相伴而生。

  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逨盘铭文记录一部极简西周史,堪称“青铜史书”;四十三年逨鼎铭文还原了约2800年前的廉政故事;秦公镈铭文见证秦武公的开拓创新……灼灼青铜,铭刻着中华民族古老灿烂的文明密码,是揭示早期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重要代表性物证,其背后蕴含的文明礼制影响至今。

△被誉为“青铜史书”的逨盘

  总书记细细端详,意味深长地说:“中华文明五千年,还要进一步挖掘,深入研究、阐释它的内涵和精神,宣传好其中蕴含的伟大智慧,从而让大家更加尊崇热爱,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要一代一代传下去的,还有一处处文化遗产。

  5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敦煌莫高窟考察时强调,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份珍贵文化遗产,“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代代相传”。5年后再到甘肃,总书记来到天水麦积山石窟,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仍是他的重点关切。

△麦积山因山形酷似麦垛而得名。

  麦积山,坐落于层峦叠翠、景色静幽、山川秀丽的陇山密林之中。1600多年前,十六国时期的能工巧匠,在其上开窟造像。密密麻麻的窟龛,经历过战乱、破坏、自然灾害,浓缩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实证资料。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考察。

  从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始,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麦积山石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开凿与重修,成就了古丝绸之路上的这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石窟寺走向本土化、民族化,并逐步中国化的重要转折点。

  麦积山石窟栩栩如生的“薄肉塑”飞天和“东方微笑”泥塑,云冈石窟笑意盈盈、手捧各式乐器的“伎乐天”,龙门石窟融合南北风韵、以“秀骨清像”“褒衣博带”闻世的优美造像……透过一座座石窟,不仅能看到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型,还能窥见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相得益彰。

  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此次总书记考察的麦积山石窟,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一个生动注脚。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兰州中山桥上远眺黄河。

  兰州,总书记此次甘肃行的重要一站,也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黄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黄河北岸,山西运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孕育出中国最早的农耕文明,尧舜禹及夏朝先后建都于此,在人类起源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有重要地位。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运城博物馆,边看边与工作人员交流。他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黄河古都,河南安阳,数千年前的“禹河故道”流经之地。2022年10月,总书记来到位于安阳的殷墟遗址。观摩青铜器、玉器、甲骨文等出土文物,在车马坑展厅察看商代畜力车实物标本和道路遗迹……总书记感慨:“我们的文化自信就是从真正能证明我们的久远历史中来。”

△9月9日,游客在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游览。

  因为黄河的赐予,我们拥有了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因为黄河桀骜不驯,我们的文化基因中有了更加坚韧的品质、更加超凡的智慧、更加鲜明的特色。

  穿越风雨,历尽沧桑。在总书记心中,黄河早已同中华民族的苦难辉煌扭结在了一起,锤炼出炎黄子孙的韧性、力量和精神,也为中华民族赓续发展注入不竭源泉。

  在兰州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弘扬黄河文化,传承好历史文脉和民族根脉。”

△航拍黄河兰州段

  陇山苍苍,渭水泱泱,大河滔滔。

  回望奔涌的历史长流,是蹈海踏浪而来的文明记忆。

  一个自信的民族、一个包容的民族、一个奋进的民族,创造了灿烂而辉煌的过去,也必将开创更加伟大而壮阔的未来。

  是以中华,是以中国。

【编辑:刘阳禾】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中国驻大阪总领馆提醒领区内侨胞谨防“虚假订餐”骗局

家庭共济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共济,那么如何定义家庭成员范围呢?最初可以进行共济的家庭成员只包括“配偶、父母、子女”。但是今年7月底,国办再次印发文件,推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的亲属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其参加基本医保的“近亲属”。

港澳各界举办丰富活动迎国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经查,2023年5月至今,尹某、张某为非法牟利,在未经品牌公司授权的情况下,打着星巴克咖啡服务的名义对外谎称具有星巴克咖啡店加盟资质,并以每家店10万元的加盟费在网上招募加盟商,后指导加盟商使用该咖啡店相关的商标、标识在全国各地开设经营假冒星巴克咖啡店铺。

广交会期间出租车零钱备付拟实现全覆盖

活动当天,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在仪式现场为中企承建的赞比亚伊亭皮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揭牌剪彩。希奇莱马在致辞中表示,电力是赞比亚矿业和农业发展的基础,是赞比亚实现从资源出口到生产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的重要保障。伊亭皮太阳能光伏电站项目的并网发电对赞比亚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能源多样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半舞台版《波姬与贝丝》上演 为第二十七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画上句号

封建农奴制在西藏有悠久的历史。三大领主土地占有制从公元10世纪开始就逐步形成,并迫使所有农奴与他们建立起人身依附关系。和平解放前,长期实行的封建农奴制度,逐渐形成占西藏总人口不足5%的农奴主占有西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垄断着西藏的物质精神财富,而占人口95%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三大领主通过占有农奴人身,将其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绝对禁止逃亡。与此同时,寺院长期垄断教育,且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僧人更是少数,导致西藏人口的文盲率一直居高不下。自给自足的经济、三大领主的压迫、神学禁锢的思想、对外隔绝的环境,使得西藏社会长期处于一种步履蹒跚的状态。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福建看游神!

新推出的居屋发展项目位处多个不同地区,包括启德、观塘、油塘、东涌及屯门,有不同大小的单位供选择,实用面积介乎约17.3平方米至约47.4平方米,迎合不同申请者的需要。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